做过金属增材制造的人大概都知道,温度是绕不过去的一关。激光打下去的时候,粉末能不能融得恰到好处,全看火候。功率大了,容易过熔甚至飞溅;功率小了,粉末又烧不透,零件里面留着气孔。看似细枝末节,最后却决定了零件能不能用。
再说预热。像高温合金这类材料,没点温度打底,打印时热应力大到能把零件直接拉裂。云耀深维的设备在这方面做了优化,基板预热能拉到500℃。别小看这个温度,正因为有了这层缓冲,打印出来的零件才不至于在冷却时东翘西裂。
层与层之间的温度衔接也很考验设备。打印不是“一层完事再等冷透”,而是连续往上叠。如果上一层还烫着,下一层就跟上了,控制不好就容易在里面积累应力。云耀深维的设备支持打印过程中实时调参数,工程师可以边看边调,让温度过渡更顺畅。
除了温度本身,设备的细节设计其实也在帮忙。比如光斑聚焦能做到≤20µm,单层粉末厚度控制在3–5µm。熔池范围小,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,但换来的就是精度更高。成型空间 Ø100×200mm,不算大,却非常适合科研领域做高精度零件和复杂结构。再加上全程氩气保护,避免氧化干扰,熔池温度更可控。
在细节能力上,云耀深维的这台卓越P100系列设备能打印小于0.5mm的薄壁和小孔结构。对温度的把握稍有差池,要么烧穿,要么打不通。它的整机重量1.3吨,运行时很稳,不会轻易受环境干扰。电源功率做到 6kW 以上,再加上整体换缸和无接触换粉的设计,机器运行时环境更稳定,粉末也更干净,不会因为杂质或波动影响温度控制。
说到底,温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参数,它跟激光功率、预热方式、层间衔接以及设备本身的结构设计都绑在一起。云耀深维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很到位——比如能支持 500℃ 的高温预热,把材料的热应力降下去;又比如 20µm 的光斑控制,让熔池的温度范围收得更紧;再加上 3µm 的粉末层厚,能把温度影响范围控制得很小。对科研人员来说,这样的金属增材制造设备能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去试不同材料、复杂结构;对生产企业来说,打印出来的零件也更稳,更可靠。

新闻中心
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温度
- 相关推荐: 金属增材制造
- 关键词: 【金属增材制造】
下一个
:
金属3D打印在文创领域的应用